-
16
10月
中國到烏茲別克斯坦第二條國際道路運輸線路都經過哪些城市?
就在10月13日的上海合作組織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聯合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確認了新規劃的6條國際道路運輸線路將于2020年年底如期開通,其中就包括了一條中國經哈薩克斯坦到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的國際道路運輸線路。 (更多…)
閱讀更多 -
15
10月
走公路或鐵路到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CIP和CPT的風險點在哪?
大多習慣了空運和海運的外貿朋友,在面對中亞客戶的詢盤時,會被一句“CIP or CPT Chukursay,Uzbekistan railways or Road transport,code of station-720000”問住,一時對不熟悉的貿易條款,對陌生的目的國烏茲別克斯坦和目的港丘庫爾賽無從下手,其實,這句買方詢盤的意思很簡單,即CIP或CPT條款到Chukursay(丘庫爾賽),鐵路或者公路運輸到烏茲別克斯坦,站編代碼720000。其中,丘庫爾賽是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鐵路站名,以后有機會在為大家詳細介紹,重點是要說CIP與CPT兩種貿易條款的涵意和風險點在哪里? (更多…)
閱讀更多 -
14
10月
往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寄快遞需要注意些什么?
之前已介紹過哪些貨物適合使用烏茲別克斯坦專線快遞寄送,今天說說往塔什干寄快遞需要注意些什么?提前知道一些寄送細節,可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問題和麻煩,不影響包裹到達目的地后的清關和運輸時效,請大家務必認真閱讀以下內容。 (更多…)
閱讀更多 -
13
10月
烏茲別克斯坦發展數字經濟會對中國哪些產品和服務有需求?
如果我們用中國的數字化進程套用烏茲別克斯坦的數字化改革,可以看到我國的數字化經過了萌芽期(1994-2002)、高速發展期(2003-2012)和成熟期(2013-至今)三個階段,其中,數字化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是線性的,它不像軟件技術可以利用外包跳躍式發展,因此,烏茲別克斯坦的數字化發展大致類似于我國,但因國土面積、人口基數以及當前的全球數字化技術背景,加速該國的ICT進程。 (更多…)
閱讀更多 -
12
10月
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至西安航班達到民航局的熔斷標準了嗎?
10月8日0-24時,陜西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0例、無癥狀感染者7例。陜西新增的這10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例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均為10月7日由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至西安GJ8766航班乘客。 (更多…)
閱讀更多 -
09
10月
為何要與烏茲別克斯坦客戶確認鐵路站點代碼?
鐵路是烏茲別克斯坦最主要的運輸方式,承擔著該國60%-80%的貨運及進出口運輸任務,正在使用的鐵路線超過了4000多公里,分布在該國44.8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烏國土面積大小與我國甘肅省45萬平方公里類似,但鐵路站點卻非常密集,在2011年還開通了首條塔什干到撒馬爾汗的高速旅客列車。 (更多…)
閱讀更多 -
08
10月
新疆國際貨代如何針對受疫情影響的中亞五國制定運輸方案?
中亞五國疫情還在持續,但是分布在中亞五國的中資企業,以及依賴中國物資的當地企業早已開工運行。疫情前,可以通過多條物流干線將物資快速運送到中亞各地,疫情期間,國際鐵路擁堵,航班停航以及陸運口岸受限,中亞五國物流干線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和產能,中資及中亞各國企業也因人員和物資不到位,不斷出現停工和無法運行的局面,物流需求迫切。 (更多…)
閱讀更多 -
07
10月
跨境電商如何尋找靠譜的中亞五國物流貨代供應商?
如果我們把文章題目進行拆解,可以得到三個條件,分別是跨境電商、中亞五國和物流貨代供應商,至于題目中的“靠譜”又包涵了哪些因素,還要根據這三個條件的屬性來判斷。其次,分屬不同平臺下的跨境電商客戶,對于物流貨代供應商的選擇會有不同的考量方法,比如線上已有的物流快遞供應商,可以讓電商用戶無縫對接,在線下單即可,可對于某些國家和地區,因價格、配送路徑、物流時效,平臺上的物流供應商都無法滿足電商用戶和收貨人要求的話,還可以選擇線下的物流貨代快遞供應商來完成商品的交接。 (更多…)
閱讀更多 -
06
10月
新疆開通的烏魯木齊直航貨運包機已成為中亞跨境電商主要物流通道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從新疆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起飛,到美國紐約肯尼迪機場的距離,要比從北京、上海、廣州經太平洋到紐約的距離分別縮短7800公里、6380公里和8300公里;如果往相反的方向飛往歐洲國家,要比北京、廣州飛歐洲近4000多公里。 (更多…)
閱讀更多 -
05
10月
烏茲別克斯坦輸入型病例頻繁出現后的政策變化
近期烏茲別克斯坦頻繁出現在每天疫情播報的輸入型病例中,如此多的確診病例,不得不讓與這個國家有關聯的人和事產生波動,大量置留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國人歸國心切,但因烏國的疫情和防疫檢測措施又無法大面積恢復通航,烏茲別克斯坦在疫情未被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放開管制,似乎讓疫情再度失控,由此帶來的通航政策會不會面臨改變? (更多…)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