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3月
如何在國際物流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減少運輸成本?
首先,要聲明兩點,一是運輸成本的減少必須在合理的情況下實現,什么才是合理情況?就是必須保證采購、生產和銷售在低風險、正常、穩定的狀態下進行,二是以下方法不具備專業性,只是根據常規經驗做出的判斷,僅供參考,由于涉及大量供應鏈管理方面的量化數據分析方法,過于復雜,不適用一般貿易類客戶,我們不做過多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以下我們從調整供應鏈結構、重新選擇物流供應商以及與物流供應商長期合作三方面,來解釋如何在國際物流價格上漲的情況下減少物流運輸成本。
調整供應鏈結構。在現有供應鏈結構中,分析內部產生的國際物流成本所占比例,在判斷外部物流市場趨勢,按短期與長期兩種情況進行分析,如果物流市場因小概率事件產生短期價格波動,那無需改變已成熟且完整的供應鏈結構,如果物流市場因大概率事件導致物流價格產生了永久性的變動,調整供應鏈結構則是必然的,比如全球新冠疫情的發生,對于大型核心制造業來說,供應商可以采用跟隨策略,在客戶所在地建廠供應;對于中小型制造業來說,只能被動選擇一些物流半徑小,最好無需跨境的原材料供應商,而重新調整供應鏈結構的風險包括原材料質量、產能及賬務周期,需要將調整前的供應鏈穩定性與調整后減少了物流成本的新結構進行衡量、對比,最終做出選擇。
重新選擇物流供應商。當企業選擇了調整供應鏈結構策略,結果必然會改變材料、零配件及產品的原有供應路徑,需要重新規劃物流方案,重新選擇物流供應商,對運輸方式、運輸時效及倉儲結構均需要重新調整,在選擇前必須將所有能夠采集到的倉儲物流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判斷新供應商與舊供應商的成本效率比,形成可視化數據,一是可以減少調整風險,二是用數據說話,減少分歧,運行一段周期后決定是否達到預期,如未達到則繼續調整,直到完成預定計劃。
與物流供應商長期合作。在選擇合理的供應鏈結構,以及重新調整物流供應商之后,還要與物流供應商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其目的在于積累信用度,打個比方,一家新合作供應商不會無緣無故給一家新客戶提供賬期,但經過長期合作之后,雙方在互信的基礎上,相互間會提供較長時間的賬期支持,次要目的在于長期合作可以簽訂長期價格協議,甚至還能鎖定運輸成本,減少物流價格的波動,最終,保證供應鏈的長期穩定。
轉載請注明文章來自新疆眾聯華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