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8月
誰將成為中亞地區的全球國際物流樞紐?
全球國際物流樞紐的作用不勝枚舉,它不僅可作為集貨轉運的中心,還能促進船公司和航空公司跨區域的運力資源協同與高效對接,從而降低承運方的時間成本并提升經濟效益。例如,全球航空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包括韓國首爾、美國西雅圖、新加坡和迪拜等;海運全球物流樞紐中心則涵蓋釜山、新加坡、迪拜、漢堡港等地。這些城市和港口都位于擁有海權和航權資源的區域和國家。然而,在中亞地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至今尚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物流樞紐。這主要是因為該地區的客流與商流尚未充分發展。但隨著中亞市場的日益活躍以及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中亞必將孕育出一個真正的全球國際物流樞紐。
談及全球分工,我們在探討誰將成為中亞國際物流樞紐之前,需先解決一個實質性問題:要成為國際物流樞紐,必須滿足區域國家在全球產業市場中的分工。例如,從資源國到制造國,再從制造國轉變為消費國,每一次轉變都需要該區域或國家具備人口、經濟、科技及其他特殊條件。目前,中亞國家資源豐富,主要出口天然氣、鈾、鐵、銅、金等礦產。盡管有些國家如烏茲別克斯坦擁有制造業基礎,但整體上還不足以成為強大的制造國。因此,基于產業優勢,烏茲別克斯坦有可能成為中亞地區的國際物流樞紐。
再來看中亞的區域優勢。由于海權受到一定管制,進出口物流成本波動較大且時效性較慢。中亞地區擁有陸權的國家已開始從過境貿易中獲得經濟效益和影響力。例如,哈薩克斯坦近期因俄羅斯稅制變化而調整了過境車輛的通行規定,從而影響了陸運目的地國的物流成本和經濟安全。因此,有必要在中亞地區建立一個相對可控、安全且平衡的陸運樞紐中心,以擺脫任何一方的管制,從而解決因各國政策變化而帶來的供應鏈風險,其中,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都有機會成為貨物中轉樞紐,至于誰能取得更多權重,還需要看后期兩國在產業、過境便利性上的發展狀況。
關于陸權之爭,簡而言之,中亞各國因過境問題長期存在陸權爭奪。其中,哈薩克斯坦受益最大,擁有口岸、鐵路換裝和運輸路線等優勢。而其他中亞國家由于口岸較少、經濟實力較弱,難以在公路和鐵路方面擴大陸權優勢。然而,隨著中吉烏、中阿等鐵路和公路陸權的補充建設,哈薩克斯坦的陸權優勢將逐漸被削弱。屆時,位于過境路線的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跨里海運輸線上的阿塞拜疆,都有可能成為中亞地區的區域國際物流樞紐。
轉載請注明文章來自新疆眾聯華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