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操作流程對比
國際汽運的操作流程相對靈活,相較于中歐班列的分段管控式操作流程更為簡便。國際汽運能夠實現國內上門裝箱,由單一承運商負責,經國內陸運抵達口岸后,換裝境外卡車,可一站直達境外目的國并送貨上門,整體操作可概括為兩段式,中間通過報關環節銜接。
中歐班列的操作流程則涉及國內場站集箱,先通過國內鐵路干線運輸至口岸,換裝后經過境國抵達目的國場站,涉及多個承運商。若要實現送貨上門,還需從場站提箱運輸至目的地,中間環節繁多,容易導致運輸滯留并增加風險。
對比中國至阿塞拜疆巴庫的運輸,國際汽運可全程汽運直達,也可通過陸海聯運抵達該國首都巴庫,除轉關外,全程操作節點較少;而國際鐵路運輸則需先經陸地運輸至哈薩克斯坦阿克套港,再經里海輪渡至巴庫港,操作節點眾多,且因季節和天氣原因可能出現停航情況。
二、運輸時效對比
國際汽運的運輸時效較為穩定,而中歐班列的運輸時效會因多種因素產生波動。以從新疆烏魯木齊出發至阿塞拜疆巴庫為例,全程約6500公里,境外段每日行駛約800公里,從提貨、換裝、報關直至境外目的地,運輸時效通常穩定在14天左右,并且具備多條備用干線路線。近期,新疆眾聯華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中國至阿塞拜疆汽運專線貨運準達率達90%以上,延誤時效最長為3天,完全能夠滿足收發貨方的供應鏈要求。
中歐班列從訂艙、場站集箱、報關到換裝,再經里海渡輪抵達目的地,全程7800公里,運輸時效約為18天,且這是在全程無任何干擾的情況下。一旦新疆口岸出現擁堵、產能滯后等狀況,運輸時效便會出現不可控因素。因此,對于時效要求較高的訂單和產品,不建議選擇中歐班列運輸。
三、物流綜合成本對比
從顯性成本來看,由于車型、貨物品類、運輸路線等因素,國際汽運與中歐班列的運費暫定為每車15000美元和每40GP箱12000美元,發貨方只需衡量自身產品屬性,便可輕易做出選擇。
然而,兩者的隱性成本差異較大。雖然看似選擇了成本較低的物流渠道,但渠道之外的成本需要收發貨方重新評估。例如,汽運操作環節少、時效快,節省的時間成本能夠降低整體供應鏈成本;相反,鐵路運輸時效較慢,但裝運量大于汽運,更適用于大宗貿易貨物需求。基于此,建議高附加值產品選擇國際汽運,而利潤較低且對時效要求不高的大宗貿易貨物可采用國際鐵路運輸方式交付貨物。
轉載請注明文章來自新疆眾聯華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官網
]]>